現今世代,都市人比以往更注重身體健康,但忽略了因學業、工作、人際關係或生活環境而慢慢累積的壓力,容易造成不同心理健康。治療師與不同需要的個案進行心理治療,都會運用不同手法幫助不同需要的個案,如認知行為治療、藝術治療、情緒治療等,但大家又有否聽過敘事治療呢?
甚麼是敘事治療?
敘事治療是後現代的治療手法,通過豐富當事人的不同生命故事情節,重塑他們對不同故事情節的意義。透過治療師帶動當事人一同探索,嘗試在當事人敘述的故事中找到亮點及發掘當中的意義,協助他們找出獨特的故事,讓他們不再生活在陰霾下,形成全新的思想 (White, Wijaya & Epston, 1990)。
為甚麼需要敘事治療?
敘事治療是一個循環治療,有別於線性治療,它將重點放在當事人的故事上,打破傳統的「專家和病人」的關係,治療師會與當事人共同合作,重寫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而當事人會在治療中循環漸進地成長。有研究指出,敘事治療有助改善當事人的社會及情緒管理、提升他們的自我認知和社交技巧,以及促進兒童和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Chow, 2014; Beaudoin et.al, 2016; Khodayarifard & Sohrabpour, 2018)。
「人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 (White, Wijaya & Epston, 1990)。敘事治療非常強調人與問題的分別,問題的根源是在問題本身,不應被問題而模糊了自己的特質每個人都需要認識自己本身的價值,打破世俗對我們的定位。
日常故事看似很平凡,每天不斷重複發生,但正正如此,我們很容易忽略了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能力及價值觀。每人都是獨特的如果不能把問題和個人分開來說,就很容易掉入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當中。所以,敘事治療是幫助有需要的人重新建構個人形象和價值,發掘其他可能性。
如何實行敘事治療?
敘事治療的三個重要因素: 1. 治療師以不同提問方式輔助當事人檢視固有想法對他們的影響,與他們共同建構新的故事。
2. 留意日常語言對現實的影響,對社會的大小事情都持批判的態度,理解個人的想法是受社會環境及他人的評論所影響。
3. 發掘故事是協助當事人將零碎的經驗發展成為意義豐富的生命故事。
敘事治療的主要三個階段(高劉寶慈、區澤光,2001)
1. 外化問題 讓當事人分開自己和問題,有空間檢視問題對自身的影響,找出自己面對問題的立場。
2. 重寫故事 治療師帶領當事人一起回顧及尋找故事中被忽略的重要情節,以全新的角度重寫生命故事,發展成為新故事。
3. 鞏固新故事 邀請他人聆聽新的故事,達至彼此明白以促進與他人連繫感,增加支持力量有助鞏固新故事。
以上是對敘事治療簡單的介紹,如欲了解更多關於治療的理論,以及如何將敘事治療應用在不同案主身上,歡迎到我們旗下的網上專業進修平台LearnYeah了解更多:
實習輔導員 Venessa Kong 撰寫
創辦人 James Fong 及 輔導主任 Jacky Leung 修訂
設計主任 Glynn Hui 設計圖片
參考文獻:
Beaudoin, M. N., Moersch, M., & Evare, B. S. (2016). The effectiveness of narrative therapy with children’s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813 problem-solving stories. Journal of Systemic Therapies, 35(3), 42–59.
Chow, E. O. (2014). Narrative therapy an evaluat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stroke survivors’ social and emotional adaptation.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9(4), 315–326.
Khodayarifard, M., & Sohrabpour, G. (2018). Effectiveness of narrative therapy in groups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distress of Iranian women with addicted husbands. Addiction & Health, 10(1), 1.
White, M., Wijaya, M., & Epston, D. (1990).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 WW Norton & Company.
高劉寶慈、區澤光(2001)。個案工作-理論及案例(修訂4版6)。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תגוב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