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活》019
人物:灰若(教師 X 插畫師)
灰若小檔案
-
本地漫畫家及插畫家,現職全職教師,教授英文和視覺藝術
-
着有《教書辛酸史》,以漫畫分享教書時的有趣和辛酸事件
-
以具創意的方式教導師學生,例如用漫畫或遊戲融入教學內容
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裏,中學時代的蘇博文(吳肇軒飾演)擅長製作各類機械,夢想成為飛機師,盛華(游學修飾演)比較踏實,夢想成為室內設計師。許多年後,盛華夢想成真,在一間大企業裏當設計師,然而,蘇博文礙於色盲,飛行夢頓成泡影,最終意外身故。相信坊間不少人認為,「薪高糧準」、「自由度大」分別形容教師和漫畫師,是最貼切的修飾語,然而實情會否如此?就讓灰若以「小學教師Í插畫師」的身分,向大家上一節生涯課,讓讀者在「尋夢、追夢」之前,認清兩者之工作實況。
「職」:教師
灰若畢業於香港大學英文系,試過從事編輯、公關等工作,但覺得「編輯對我嚟講比較悶,因為要經常對住電腦。」「做公關要個人好圓滑,好多嘢要好小心,又唔啱我。」機緣巧合下,她跑到補習社當導師,發覺自己好喜歡跟小朋友相處、很喜歡教小朋友。為了認識學校教學環境,於是先在中學擔任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一職,同時修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最後順理成章地當小學英文科教師。
「教學」和「行政」之間的抉擇
報告調查指出,香港小學教師每周工作時數為65小時,用膳時間僅20分鐘。教師「工時長、工作量多」的實際情況,大家略知一二,灰若更深有同感,問道:「點解我日日都好忙,但好似冇乜做過嘢?」
灰若進一步解釋,教師工作主要有三部分――教學、行政和活動。教學方面,工作範圍以備課、教學、製作教具和改簿為主;活動方面,工作範圍不僅要擔任課後活動班導師,活動前後,更要進行報價、統計數據等繁瑣工作;行政方面,老師一旦被編入行政組別(訓導組、輔導組、教務組等),各式各樣的報告文件有如排山倒海般接踵而來。「《周年報告》要有,《財務報告》要有,《風險管理報告》更加要有!」她補充道:「最簡單,你要買小禮物俾學生,如果要claim錢就一定要填表,無論五蚊或廿蚊都要,所以好多時老師寧願自己出錢,都唔會向學校claim錢。」
「以前,我爸爸教學嘅年代,真係教書係佔左八成,其它(課外活動及行政工作)嘅佔兩成。」灰若坦言道:「現在,當你一個禮拜有三日去左開班(課外活動),兩日去左開會(科組會議),你仲邊有時間去做額外教學相關嘅嘢呢?」她知道要教好學生,老師必須跟家長多溝通、多接觸;倘若學生欠交家課的話,老師更加需要利用課後時間,指導學生完成課業。然而,面對「教改」以來,「文山會海」所帶來的沉重工作量,「教學」和「活動、行政」兩者之間的拉扯、角力,只會無間斷、無休止地持續下去。
「生本」和「師本」之間的抉擇
2000年,教育統籌局推出一連串改革措施,「求學不是求分數」這句話一度唱得街知巷聞。分數以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態度亦不容忽視。事隔多年,編者提及當年那齣政府宣傳短片時,灰若不禁無奈嘆道:「最理想係『求學不是求分數』,但係香港這個教育制度下,我會話『求學不只求分數』!」
灰若認為:「作為老師,我有責任教佢哋讀書嘅方法,點樣教佢哋讀好(學習);作為學生,都有責任去盡自己嘅能力去讀好(學習)。」學生能否喜歡學習、愛上學習,「自主學習」這因素相當重要。問及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抑或「以教師為本」?「老實講,理想嚟講係Student center(以學生為本),但如果要一個禮拜教一課書,你點樣可以Student center?」灰若既幽默又不失睿智地應道:「我希望而家有八成嘅課堂都有分組活動,我講完之後,要佢哋畀番啲回饋我。」舉例教授介詞時,她會和學生玩小遊戲,要求他們蒙上眼罩,藉辨別「前、後、左、右」四個方向,讓學生認識「next、opposite、in front of、behind」等字詞,然後著令他們將剛學會的詞語,抄寫在他們自製的筆記簿內,要他們牢記這些詞彙同時,又要他們學以致用,達到「愉快而有效學習」之目的。
「成績」和「多元才能」之間的抉擇
在香港,不論學生、家長和教師,都極重視學業成績。考試卷上「一分之差」,你我或許覺得猶如毫釐般微不足道。然而,對小六級的學生來說,「一分之差」關乎他能否考進Band one中學;對學業成績差的學生來說,「一分之差」關乎他下學年會否升級;對中六級學生來說,「一分之差」關乎他能否升讀大專院校。「係香港,有邊嗰唔重視分數呢?」灰若嘆道:「好似啲普通小學,佢一定要追成績,都要『谷』(催谷)啲小朋友,『谷』得好緊要。」
訪談期間,灰若指出大部分家長認為要考進「好中學」,學生和家長就不得不注重學業成績:「就算你運動去到港隊咁嘅Level,有加分,加幾多?加小小囉!」箇中原因,她進一步闡述道:「整個學制都將分數睇得太重,令到你可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譬如運動、繪畫,都冇發揮嘅機會。」目前「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以學業分數為主,普遍家長不得不投其所好,因此,學校在收生壓力下,不可忽視家長需求,催谷學生的學業成績;至於學生在課外活動方面,能否發揮多元才能,難免無人問津。
「成件事我覺得好悲哀!」灰若惋惜道:「只可以話儘量去攞個平衡。」曾經一次,有家長向老師表示,女兒考試成績欠佳,應否禁止她參加課外活動。灰若表示反對,就算學生成績差,課外活動始終是該生重要的自信來源,即使該活動對未能有助學生升讀心儀中學,亦應該讓她繼續參與其中。「成績係重要,但唔好完成睇晒成績,埋沒其它方面嘅才能。」總括而言,在重視「成績分數」和「多元才能」之間,老師只能揀選一個平衡點。
「活」:插畫師
只要在Facebook輸入「露思兔子」、「Miss Rosie」關鍵詞,便會發現在「Miss Rosie Rabbie露思兔子」專頁裏頭,不少令人「會心微笑」的畫作。灰若憶起十二、三歲那年,漫畫班導師要求學員繪畫一幅代表自己的畫像時,她便不加思索地在畫紙上,繪畫一隻兔子來。從此,她便將那隻代表自己的兔子,以日記形式,上載於網誌上。十八、九歲時,她在雜誌社當記者期間,一次「冇貨交」情況下,以「Toilet to me」為題,表達洗手間是兔子主角「消除壓力、吃飯睡覺」的地方,豈料大受讀者歡迎,便以連載方式刊登。
「我而家做咗老師,隻兔仔咪做咗老師囉!」灰若補充道。
「真人真事」和「天馬行空」之間的抉擇
談論與「露思兔子」相類的繪本系列,讀者必然想到謝立文、麥家碧的《麥嘜》系列――麥嘜、麥兜都是稟性獨特的漫畫角色。細讀灰若筆下《教書辛酸史:露思兔子頂硬上》時,漫畫角色設定亦另有心思:
「我而家要整一個好大隻、好惡嘅角色,我第一個諗到咪熊(訓導主任)囉!」
「『Miss青青』好簡單姐,『驚青』就係『青青』囉!」
「點解我本身揀兔仔,其實好直接,我兔年出世,所以咪兔仔囉!」
有沒有學生要求將自己成為漫畫人物之一?「大把啦,個個學生都係咁要求。」灰若應道:「(佢地問)Miss Ho你幾時畫我?」「得閒先啦!唔得閒呀!」她根據學生的性格,分為「聰明型」、「乖巧型」、「好動型」、「串嘴型」等十二類別。選材方面,她表示「漫畫始終都係漫畫」,既有真實的故事情節,也有虛擬的想像空間,虛實兩者互為表裏,「如果唔係點捱到百幾篇呢!」
當「露思兔子」系列一紙風行,校內師生、家長都知道灰若是「視藝老師Í插畫師」的身分後,對於風聞教育界的道聽塗說,老師必定審慎選材,揭露社會荒誕、不公義的現實時,又避免指名道姓地指責師生或家長的不當行徑。「我會畫啲真實得嚟,但唔可以人身攻擊嘅嘢。」灰若說道:「始終我係出真樣、個個都知我係邊個,所以我都要畫得小心啲。」
「心聲」和「繪本」之間的抉擇
灰若憶述:「之前灰若個Page(專頁),我畫左十五、六年得千幾個Like(讚好);跟住我之得畫老師嘅嘢,萬幾個Like(讚好)。」原來,漫畫角色要在網絡世界「爆紅」,其成名過程猶如影視藝人無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如果,灰若仍然從事編輯、公關行業的話,那隻兔子或許身穿行政套裝,穿梭中環街頭和辦公室,譜寫白領儷人的工作苦樂,至於成名與否,教人難以預料。
無論學校現場多麼忙亂,以教師生活為主的四格漫畫系列,始終無法擺脫「老師心聲」(Facebook專頁)的框架。「你畫自己嘅嘢畫得幾多呢?」灰若反問過後,又道:「要搵新嘅嘢嚟畫好辛苦。」她構想,如果下一本畫作亦大獲好評的話,「露思兔子」將會增添拍拖和結婚等情節,令老師這個角色多元化。另一方面,老師亦有意繪寫教學繪本,藉「講故事Í漫畫」,甚至製作視頻短片,以「講故事Í即席創作」方式,教小學生熟記英語詞彙。
「一係將『露思兔子』變到好似Hello Kitty、麥兜咁一系列精品;另一個就好似宮本夕子咁,出一糸列關於自己嘅繪本;再唔係就出兒童教科書」。然而,老師未有清晰的抉擇方向,「其實我行邊條路自己都仲未決定,不過我連出唔出到下一本書都未知。」
寄語
根據〈全港中六學生生涯規劃及擇業取向〉調查研究,老師為年青人五項首選職業之首,這跟年青人在中、小學接受十二年免費教育,與教師接觸時間較多有密切關係。有意投身教界的年青人,或許未必像某位政府高官自詡「好打得」,但一定要「好捱得」,「因為而家每日可能做成十二個鐘。」灰若道:「你可唔可以長時間對住啲簿係咁改?你可唔可以Multi-tasking(同時間處理教學、行政和活動等職務)?」學科知識方面,準教師未必擁有碩士、博士等高級學位,成績平平者或許更能瞭解學生的學習難點,從而提出適量指導,解決學生學科上的疑難。心理質素方面,教育工作者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因為「每日都有好多事發生,每日都會up and down(情緒起伏)好多。」